以商業應用面來說,品牌也難以運用數據與消費者建立有效而互利的關係。
這些符碼戰所利用的詞彙並非僅是一個「詞彙」而已,透過朗朗上口的詞彙,符碼背後的價值觀得以長驅直入,入腦、入戶、入人心,進而成功操作社會對立,破壞民眾對民主的信心。在社會爭議中,這些「符碼」還有更多用途。
面對不利的符碼,中國則會透過發明新的詞彙,加上官媒的大力放送來加以卸責。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翻船變撞船,小心中國符碼戰 延伸閱讀 金廈海域爭端:中國立場從克制轉為強硬,預示對台政策主旋律將轉向「武力統一」? 中國快艇案立院專報改名爭議,管碧玲:「撞船」是中國最想用的名稱,傅崐萁批態度傲慢要求道歉 立院內政委員會4日進行中國快艇案專題報告,陸委會:陸方應加強管理「三無」船舶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從「六四天安門事件」到「北京政治風波」 知名醫生蔡依橙就曾舉例,我們熟知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在中國口中卻是稱為「北京政治風波」。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剛當上內政委員會召委,長期立場親中的高金素梅在3月4日排案,定調該案為「撞船案」,邀請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就「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進行專案報告。
面對香港之前的反送中抗議,中國的官媒則是把整場運動抹成了經濟問題,聲稱上街頭的人都是「廢青」,因為對房價的不滿以及在境外勢力煽動下,才上街頭抗議,因此要求這些人不要「搞政治」、「內耗」,才能讓中國政府「搞好經濟」。裡應外合硬是定調為撞船 回到此次金門海巡執法的事件,在第一時間台灣的調查並未發現該船隻的翻覆是海巡撞擊所致,但到了中國手中,卻成了「惡性撞船」。終於快成功了,你認為這次真的能做到。
像是她發現,泡十五分鐘的熱水澡,一邊翻閱《人物》(People)雜誌,真的可以放鬆許多。你專注而堅定,就像個執行任務的軍人一樣。❸ 雖然心中有了這份計畫,但……你並不想馬上開始執行。」你還可能欺騙自己,認為可以暫停飲食計畫,繼續吃喜歡的食物,體重也不會改變。
她要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用試圖去改變它們,或者應該說,她只需要練習重新集中注意力就好。在第一週,你的體重真的下降了很多(對,確實如此,因為大部分減掉的都是水的重量)。
但光找出這些替代方案還不夠,潔西卡還需要學習一些技巧,來激勵自己去嘗試這些新方案。你或許還用甘藍菜、甜菜根等新鮮蔬菜把冰箱抽屜塞滿,把巧克力和冰淇淋都丟了。❻ 你希望接下來的每週,都能像剛開始一樣順利。但到了明天,你又給自己多一天的時間,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文:茱蒂絲.貝克(Judith S. Beck)、黛布拉.貝克.布西斯(Deborah Beck Busis) 常見情況 如果你以前曾經嘗試過減重,你的經歷有可能就像以下這樣。如果泡澡無法解決問題,她還有一份其他活動清單可以嘗試,而且這些活動都不會在事後造成愧疚與自責,也不會讓體重增加。只要她的想法改變了,就能做出行為上的改變,讓她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放開心胸去嘗試一些其他的活動。可能是葡萄柚或藜麥,也可能是某些品牌的低脂冷凍食品或希臘優格。
成功減重的人當然不是天生就做得到,其中的技巧是可以學習的。」 ❹ 你備妥了這份飲食計畫中列舉的每個神奇配方。
她煮得很辛苦,你很想讓她知道你有多感動,不如就吃一點點沙拉吧。冰箱角落裡的巧克力、軟糖、霜淇淋大聲地呼喚你,辦公室下午茶的甜甜圈讓你口水直流。
看到朋友和家人吃的食物,你感到憤恨不已,而同事們午餐吃的義式香腸披薩或焗烤墨西哥捲餅,更讓你覺得自己不能吃(或至少不能吃得像他們一樣多)是多麼不公平。比如說,假設潔西卡想克服她情緒性進食的問題,首先需要替原本的想法打上一個問號,也就是說,她要去質疑,難道真的只有靠吃東西才能平靜下來嗎?她想起有許多次她處於負面情緒,甚至是心情極度糟糕的時刻,也曾經在沒有吃東西的情況下平靜下來。你從來沒有真正學會如何處理這類情況,沒有人教你如何迎擊誘惑、如何聚焦在長遠的目標上,或者如何在想放棄的時候堅持住計畫。畢竟,誰不想相信呢?也相信了所謂「輕鬆執行飲食計畫」的幻想,相信這種新的飲食方法能消除你的飢餓感,如此一來,你就能在短時間之內依照期望值減重。❷ 你想要相信這份神奇的計畫。」你心中充滿確信,覺得,對,終於找到了,就是這個。
也許再一天,又一天,再更多一天…… 難怪你會減重失敗。總之,她絕對可以不靠吃東西來應對情緒,她原本總把痛苦與食物連結在一起,而這份逃脫計畫能幫助她改變這樣的傾向。
而且你難以拒絕布朗尼蛋糕。她需要一套系統來自我提醒,當負面情緒來臨,她其實不需要仰賴食物讓自己平靜。
這些誘惑就是你自己的特殊弱點,是你飲食計畫目標的致命傷。每個減重的人都會面臨這些陷阱——受到誘惑去吃吃喝喝,接下來陷入無限懊悔。
你開始衡量你的食物,依照規定的間隔時間進食,每天喝八杯水,並加強運動。這不是你的問題,你只是不知道怎麼做之後我也運用在該堂課上所學到的閱讀財報技巧,分析我過去投資的公司體質,並汰弱留強。三、善用網路資源,迴避雜訊 我認為網路是一個加速器,能擴大領先者的優勢、加快落後者的追趕步伐,但前提是要「善用」它。
股票市場的雜訊會導致你過於頻繁交易,就像生活裡的雜訊也會導致你被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影響心情。經過了十六堂課的淬鍊,除了讓我投資面的基本功更加紮實,同時也明白財金和投資對我的意義。
過去我也曾進行以上的學習,但受限於自己摸索的不足,學習成效沒有如今有人指導,且更具有系統性的效果來得好。股癌開的書單是我大部分的閱讀來源,在升高二的暑假,我總共閱讀了四十多本和投資理財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書籍,類別包括股票、投資、管理、經濟學、傳記等。
雖然至今主動選股的佔比仍較少,但我預計在投資實力更加成熟後,逐步加大主動選股的部位。四、心懷夢想,但也要兼顧現實 我們可以將小部分的資本用於衝鋒陷陣,但大部分的資金需保守安分。
與此同時,我發現了另一種可能性——量化交易。偶發的小機率事件,我並不會花太多心力去解釋它因何而起(因為也很難找到答案),而是會試著接納它。因此,寫出一套程式進行量化交易便成了我目前的目標。五、補強基本面的分析實力 高中畢業後,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過去買的「超級數字力」線上課程紮實地上完,其內容包括如何讀財報、加強財務思維、分析公司體質等。
我的投資理財之路 因為這份神祕感,讓我從小就對股票、投資有所好奇,充滿幻想,但直到高中前都從未認真了解過該領域。所以當講者謝孟恭談到與投資有關的專業話題時,當時的我似懂非懂。
這便是他節目的特性——一個分享投資故事、歷程、議題的聊天台,同時中間也會穿插很多和投資毫無關聯的話題。學習與增進自我更絕不能光說不練。
我將學習理財觀念帶給我的收穫分為以下幾點: 一、厚積而後薄發 過多的技術分析在當下也許徒勞無功,然而長遠來看,投資路上所有的努力終有其用。我除了短暫的運動、吃飯時間,剩下的時間我都用在閱讀與睡眠上。